开学了,黑龙江机械制造高级技工学校哈尔滨分校校长闫永胜却还在为招生发愁,“计划招生300名,实际只招到100多人”。
记者从哈市一些技校了解到,技工学校在经历了前几年生源火爆的局面后,今年生源骤减,普遍吃不饱,招生人数“大跳水”。
技校高额悬赏 招生仍然犯愁
“招生3人—5人每人给500元;招生5人—8人每人给700元;招生8人以上每人给1000元;招生15人以上,每人给1200元”,这是一份技校招生奖励清单。
据该校的负责人介绍,现在职高、技校都在为招生发愁,绝大多数学校都采取了招生给奖励的办法,无论是谁能够给学校送生源,都按照这个标准给钱。就是这样,技校还是没办法完成招生指标。
据哈尔滨技师学院负责招生的张新光处长说,该校招生人数还差三分之一。以前,他们在一两个地区就能把学生招满,像数控、机械加工等专业报名非常火爆。为了优中选优,都要通过考试进行录取。今年就连这些热门专业,报名的人数也在减少。
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张罗了一年的招生工作,到现在还有一半的缺口。今年,招生人员比往年下的功夫都多,他们对所负责地区的初中高中学生,按照成绩、家庭状况进行分类,逐级分析;还要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家长的联系方式,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逐一做工作。费了那么大劲,最后还是差这么多。
目前哈市大部分技校虽然已开学,但按照既定的招生目标,少的差三分之一,多的连一半都没招满。
企业万元奖励 争抢技校学生
近年来,技校毕业生一直是企业争抢的香饽饽。近年来,随着技校招生形势的严峻,除了高工资,企业拿出了更加诱人的政策。
哈市一家包装厂的负责人说,看到今年技校招生这么难,就想到几年后技校毕业生减少,企业会面临招人难的问题。于是,该企业打算从一年级开始和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学生毕业后,如果能在该企业工作一年以上,他们会为学生报销这几年上学的学杂费,大约15000元左右。即便是这样,因为学生少,他们也没有签到足够多的招工名额。
黑龙江机械制造高级技工学校哈尔滨分校校长闫永胜说,一边是招生困难,一边是企业急缺高技能人才。所以很多企业都拿出了这种“奖励”办法。有的企业按照人头给几千元的招聘费用,有的企业以高工资吸引。像他们学校的测绘、焊接等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候,每个月就能拿到近5000元的实习工资,其它专业也都在2000元以上。这些实习生正式录用后工资都在3000元以上。即便是这样,今年招生也很难。
适龄学生减少 导致招生难
高就业率、高工资曾经吸引很多学生上技校,当技术工人,着实让技校火了几年。但时隔几年,技校为何遭遇招生难?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孩子越生越少。初、高中毕业生呈逐年减少趋势,学校生源数量也在逐年减少。
闫永胜说,5年前,该校在某县城招生,没有考上高中的“高中漏子”有3000多人,但近几年在逐渐减少,到了今年只有不到100人。同样,高中毕业生整体数量也在逐年减少,招生难问题不难想象。
重复设置专业 高职争抢生源
据了解,今年我省全国统考报名23万多人,比去年增加近7000人。共计录取约18.1万人,其中本科11.5万人,高职(专科)6.6万人。这样高的录取率吸引了很多学生上大学。据了解,我省部分高职院校分数段都在200分左右,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高中毕业生都能上高职。今年刚从某高职学校毕业的小李说,他们上学的时候,可以选择技校,也可以选择高职,因为这两个学校都有数控技术专业。最后他和家人觉得毕竟高职算是大学,因此放弃了技校。
通过走访记者了解到,现在高职院校和技工院校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机械加工、网络设计、酒店管理等很多专业都是相同的,很多高职院校从培养管理人才,变成培养好就业的高技能人才,专业重复设置,致使技校高职在争抢生源。
技校职高扩招 学校都“吃不饱”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技校和职高院校的投入力度,新成立了一些技校和职高,随之而来的是技校和职高的扩招。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目前有技校100多所,这些学校的招生规模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加。
一位多年在某大型企业负责招聘的经理说,现在很多职高和技校看到企业用人需求量大,就盲目增加应用专业性强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要接触到比较新的技术和设备,毕业后才能符合企业的要求。但是现在很多学校根本没有实习设备,把学生送到一些小厂去实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仍然不符合企业的要求。
设立特色专业 切忌重复效仿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董鸿扬研究员说,我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现在用工市场上,不缺高学历者,缺的是高级技工和能工巧匠。
造成用工荒的真正原因还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够,目前,仍然有许多人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上职校做蓝领是没出息的表现,对职校毕业生也充满歧视。要知道在我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里,技术工人的短缺将直接阻碍社会的创新和发展。一个国家不可能都是管理人才,更大的比重应该是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有的学校看到扶持力度大,也纷纷开展技工相关专业,重复设置矛盾突出。
培养高技能人才要从中学时代进行引导,让学生选择上大学还是学技术,提前进行职业规划。培养高技能人才不能让大学教育和技能教育同时进行。因为两者的教育方向不同。同时,加强对职高、技校的管理,严格控制职高和技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应该有针对性,每所学校应设立特色专业,围绕该专业进行教学,切忌重复效仿。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114招生网 –上海招生考试信息网,上海高考政策,上海高校推荐,上海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15.625]